乌克兰蛛网行动:低成本无人机突袭改写现代战争规则
2025年6月1日凌晨,一场代号为蛛网行动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震惊世界。乌克兰出动超过100架无人机,横跨五个时区,对俄罗斯多个空军基地发动精准打击,数十架战机——包括具有战略意义的远程轰炸机——在袭击中损毁或彻底报废。
军事专家指出,这次行动不仅给俄罗斯敲响警钟,更向全球展示了现代战争的新形态:利用廉价易得的技术和巧妙战术,就能在数百公里外实施致命打击。
随着细节逐渐披露,这场行动的巧妙设计令人惊叹。装满炸药的无人机被秘密装载在普通民用卡车的拖车内,由毫不知情的司机沿着高速公路运输。当卡车接近目标区域后,舱门突然打开,无人机如蜂群般涌向夜空,沿着预设航线直扑俄军基地。
但最关键的谜题在于:远在乌克兰境内的操作员,是如何隔着重重防线远程操控这些无人机的?
以色列反无人机公司D-FEND Solutions的高管Yaniv Benbenisti揭开了这个秘密。这些卡车通过民用蜂窝网络,为乌克兰提供了稳定的通信中继,他解释道,我们分析发现,这些空军基地附近的高速公路手机信号极佳——而这恰恰避开了俄军在基地周边部署的信号干扰。
展开剩余65%乌克兰军方通过卡车建立的中继站与无人机保持联系,完美避开了俄军的电子防御。更绝的是,乌军还公布了拖车在完成任务后自毁的视频。这很合理,Benbenisti评价道,行动结束后销毁所有技术证据,这是标准操作流程。
无人机系统还暗藏玄机:它们能在发射后自动切换至预设航线模式。即使遭遇GPS干扰,也能依靠惯性导航继续飞行。当接近目标时,乌克兰操作员重新接管控制——他们眼前的屏幕上显示着无故障提示——随后手动引导无人机精准命中轰炸机的燃料舱。
他们公开承认使用了ArduPilot系统,我向Benbenisti求证,这款开源飞控软件在DIY无人机圈颇受欢迎。想必做了不少改装吧?
其实技术相当普通,他淡然回应,这就是商用科技的常规应用。
这场行动最令人震撼之处在于:它不需要绝密技术或天价武器系统,只需一些创意编程、几台改装拖车,再加上周密的计划。
所以传统防御完全失效了?我追问道,既挡不住GPS导航,也拦不下蜂窝信号?
正是如此,Benbenisti确认,面对这些低成本的小型飞行器,传统反制手段根本无效,因为它们本就不依赖GPS。
那么现代防御该何去何从?
关键在于切断无人机与地面站的通信链路,他指出,这才是薄弱环节。这正是D-FEND等公司的研究方向——开发能阻断操控信号的专用设备。
没了实时画面,就难精准打击了吧?我问道。
除非...Benbenisti话锋一转。
除非无人机自带大脑。如果装备了面部识别和自主瞄准系统,它们只需接近目标区域,就能自动锁定要害。
到那时,他沉重地说,防御可能为时已晚。
蛛网行动是否该被视为全球警讯?
毫无疑问,Benbenisti强调,这项技术绝非俄乌专属。任何人只需几千美元,就能发动致命袭击——这才是最可怕的现实。
发布于:天津市融正配资-全国配资网-开户配资-线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