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今天学习叶景华先生运用山海棠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。
山海棠又名野海棠、水八角、金蝉脱壳、化血丹等,主要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、广西、贵州等地,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。
山海棠为昆明草药,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。民间作杀虫药和农药,可治疗风湿病。主要功用为活血化瘀,止痛。
叶师以山海棠配合慢肾方治疗慢性肾炎有较好疗效,对单纯性蛋白尿为主而浮肿不甚者效果较明显。
治疗慢性肾炎可用山海棠片剂,用量比较大,每次5片,1日3~4次,见效后逐渐减量。
一般副作用不大,常见的是消化道反应,如纳呆、泛恶等,另外比较常见的是妇女闭经。
一
现代研究发现山海棠含有三大成分:色素类、生物碱类、萜类。
制成片剂进行疗效比较,以生物碱为最好,无副反应;色素类次之,胃肠刺激大;萜类最差,副反应多,引起妇女闭经比例最大。
实验证明水煎剂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,能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,减少渗出,抑制增生,与可的松合用并无相加或协同作用。
展开剩余73%昆明山海棠不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,也不能兴奋垂体-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。
有报道,用昆明山海棠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40例,总有效率为62.5%,对临床分型属微小病变型以蛋白尿为主者效果最佳;对混合型效果欠佳;对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无效。
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其活血化瘀作用,有效地消除肾小球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,改善微循环,增加肾血流量,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,减少蛋白质的漏出。
山海棠片每次3片,每日3次,1个月为1疗程,服2个疗程,统计疗效,结果50例中,显效9例,好转14例,无效27例,总有效率为46%,尤其对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效的病人仍有33%获效。
实验证明:本品具有减轻肾小球病变程度,加速肾小球炎症消退的作用,主要通过降低肾小球滤膜的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的排出。
山海棠尚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红斑狼疮、银屑病、坐骨神经痛等。
二
案例举例
殷某,女性,50 岁,农民。
因全身浮肿1月而住院。
患者20年来经常面部轻度浮肿,近1月来面部及下肢浮肿逐渐增剧,全身皆肿,小便短少,胸闷气促,腰酸纳呆,舌苔薄质红,脉弦。腹饱满,腰背部及下肢凹陷性浮肿明显。
血压169/109mmHg,化验尿蛋白3+,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13g,血胆固醇10.2mmol/L,甘油三酯3.95mmol/L,尿素氮9mmol/L,肌酐186umol/L,血浆白蛋白26.1g/L,球蛋白28g/L。
住院后按辨证,予益肾健脾利湿,活血祛风。
处方
鹿含草30g 楮实子15g
金雀根30g 大腹皮15g
白术15g 茯苓15g
猪苓15g 泽泻15g
车前子30g 川牛膝15g
半枝莲30g 徐长卿30g
陈皮10g
另山海棠片5片1次,1日4次。
服药1周,小便增多,浮肿渐退,但尿蛋白仍多,舌红少苔,有阴亏现象,原方去大腹皮、楮实子,加黄柏10克、知母10克、肉桂2克。
服山海棠片后恶心呕吐,改为保留灌肠。
又治疗3周,浮肿消退,其他症状好转,尿蛋白亦逐渐减少,24小时定量为5.7g,山海棠改口服。治疗共2月余出院。
带回处方:黄柏10克,知母10克,鹿含草30克,川牛膝15克,徐长卿30克,金雀根30克,泽泻30克,陈皮10克,丹皮10克。
连续服药4周,尿蛋白消失,复查尿素氮4.9mmol/L,肌酐168umol/L,胆固醇5.2mmol/L,甘油三酯3.16mmol/L,血浆白蛋白上升至46g/L。
以后停服煎药,长期服杞菊地黄丸,一般情况良好,每月来门诊复查,尿蛋白阴性,随访10年未反复过,能参加劳动。
该病例三高一低,肾病综合征是比较典型的,不用激素,坚持以中医药治疗,其中以较大剂量的山海棠为主,治疗后浮肿退,尿蛋白减少,效果比较显著。随访10年无反复,疗效巩固。
发布于:湖北省融正配资-全国配资网-开户配资-线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